《教室别恋》- 《教室别恋》史迪的性启蒙课:谁的湿地我的家!!
《教室别恋》是一部充满戏剧性的电影,剧情涉及到了爱情、情色、战争等多个方面。影片讲述了37岁的女教师维奥娜的故事。维奥娜是一位美艳动人的女性,然而她的丈夫作为丝袜推销员经常出差,回到家后也只是沉迷于音乐和酒精,让她感到非常孤独和无奈。在班上,有一个15岁的少年史迪,他正处于青春期的冲动阶段,对于爱情和性的认知还很幼稚。然而,在师生之间的接触中,史迪和维奥娜之间产生了一种特殊的依赖关系,他们陷入了一段扭曲的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史迪对同龄的女生失去了兴趣,甚至拒绝了同班同学的暗恋。维奥娜的丈夫其实早已知道妻子的秘密,但他选择了保持沉默,继续追求自己的音乐和酒精。这种情景让史迪开始反思自己的欲望和这段畸形的恋情。《教室别恋》通过展现师生之间的禁忌恋情,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欲望的冲突。影片中的角色们都面临着自己内心的挣扎和抉择,这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同时,影片还通过情色和战争等元素的穿插,增加了整体的紧张感和戏剧性。总的来说,《教室别恋》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电影,它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欲望的冲突,让观众在思考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电影带来的戏剧性和情感共鸣。
题记:
男人需要一次成功的插入告别懦弱的少年期,那一次成功的建立也将造就责任的形成。
――――卡夫卡·陆(KavkaLu)
机缘是无法躲避的天意,就像磁铁在一定条件下的相吸,师生的情欲戏很难拍,它必须有个合理的藉口,《教室别恋》做到了,一连串的偶然促成了他们在楼梯拐角局促的局面,青春的萌动让孩子有了亲吻美丽女教师的勇气,这是一条向上的道路,注定在顶端打开人子的大门。
我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在教具储藏室两人躲在墙边时,有一个老师也来拿教具,那个没有大脑的人体模型对于两人关系是一种警示,没有人活在人群里可以违背人类至高无上(道貌岸然)的规矩,倘若,超越了众人的容忍度它必须受到惩罚。时代的进步是需要太多前赴后继的人去触碰底线,那一步的前行里都必然有着垫背的人。
当代的北欧,在性尺度上无疑是最具有人性色彩的,一个承认天性的民族是自然而健康的,在他们所有的性爱场景里导演一直以颂扬性的圣咏音乐和金色的布光来升华他们的关系,37岁的女教师维奥娜和15岁少年史迪裸露着身子在暖光的屋子里戏逐,宛如夏娃和亚当在伊甸园完全自然的一切,镜头反复出现孩子解开裙扣的过程,这不仅代表了少年第一次的羞涩和笨拙,同时也让观众清晰知道维奥娜是史迪性启蒙的教导者,男人需要一次成功的插入告别懦弱的少年期,那一次成功的建立也将造就责任的形成。
此后,就是习惯,就是一场漫长的惯性活动,没有人可以保持永久的热度,就如痞子王朔哀叹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故事叫浪漫一样,有过性关系的男女,他们从此在本能的道路上行进人生,欲海的宽度只有上帝知道,当男人从你的溪流里爬出,他再也不会回头,长大就是对于昔日情怀的必然埋葬。
我特别喜欢电影里维奥娜的丈夫,他其实是非常知性的男人,他对于妻子态度更使得少年变得清醒,成年男人的世界一些事情是无法控制的,维奥娜的丈夫作为一个并不成功的推销员整天在外奔波,他明白妻子的情欲和偷情却从不说破,他在音乐里埋藏所有的怨恨,导演非常巧妙设计了他和男孩听柴可夫斯基《罗密欧和朱丽叶》音乐的场景,这个场景的精神指向非常清晰,孩子开始从单纯的肉欲和寻求性膨胀里反思自己的生命本身意义,如果说维奥娜给了他肉欲之门的话,他的丈夫则给了他升华的道路,音乐明明白白让我们知道爱在哪一刻的精神属性,阳台相会的旋律里孩子顿悟了,这不仅是女教师丈夫给他的成长启发,更重要的是他明白了他被占有的是肉体本身,他只是一个自以为幸福的猎物,他此后回归同学恋情不是他放弃老女人而是他向一个真实的对应世界的归向,当他踢开讲台将无尽的尴尬留给维奥娜的时候,他断乳了,他成为了一个可以掌控自己的男人。
所有的情欲故事都有眩目的开始,结果往往是冰凉而现实的承担,勾引者和被勾引者之间的博弈是天赋,也是自觉,性是无法抓住生命一生的,在人的生命旅途里有太多的东西比性更有凝聚力。
北欧电影的可贵是它去处了好莱坞电影过多人性升华的戏剧性,在《教室别恋》里史迪的成长是那么的自然,电影演绎的就是生活本身,虽然,中国孩子没有那么早熟,至少,在我们的一代对此一无所知。
顺便说一句主演是导演的儿子,这个眼睛都有戏的孩子是难得的好材料
【附录:影片资料】
《教室别恋(All Things Fair)》1995丹麦/瑞典
编导:伯·威德伯格 (Bo Widerberg)
主演:约翰·威德伯格(John Widerberg0)、马莉卡.劳伦丝(Marika Lagercrantz)
片长:129 分钟
奖项:1996年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个人评价:艺术性7,欣赏性7.5(那个孩子了不起)
2007年1月2日 星期二 下午23时36分 云间 寒鸦精舍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
这篇影评有剧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