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是一部以历史事件安史之乱为背景的电影动画。故事发生在数年后,当时吐蕃大军正在攻打西南地区,而大唐节度使高适在与敌人的战斗中陷入了困境,长安城岌岌可危。在这个危急时刻,高适回忆起了自己与著名诗人李白之间的一段往事。电影通过展现高适与李白的友情,向观众展示了他们在长安城中的生活。高适作为节度使,责任重大,但他同时也是一个才情出众的诗人。与之相对的是李白,一个天马行空的诗仙,他的诗歌才华使得他备受赞誉。尽管两人在性格和才华上有所不同,但他们之间却建立了一种深厚的友谊。在电影中,高适回忆起了他们一起游历长安城的日子。他们一起品味着长安的美食,欣赏着城市的繁华景象。他们也一起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时期,见证了长安城的衰败和人民的苦难。这些回忆让高适不禁感叹时光荏苒,同时也让他更加坚定了保卫长安的决心。《长安三万里》通过动人的故事情节和精美的动画画面,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时代。影片不仅展现了历史事件的重要性,还深入探讨了友情和责任的主题。观众们将会被这部电影所打动,同时也会对长安城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总的来说,《长安三万里》是一部精彩的电影动画,它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精心打造的画面,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古老而动荡的时代。观众们将会被故事中的情感和历史所感染,同时也会对友情和责任有更深刻的认识。这部电影无疑是一部值得观看的佳作。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看了点映场的《长安三万里》,就我个人而言,毫不夸张的说,是这几年来看过最好的动画电影。
重要的是,动画片本身无需拘泥于选角,不用担心演员无法演绎出角色对应的诗人气概和神韵。有了《白蛇:缘起》的珠玉在前,人们无需担心追光动画的质量,我们有幸能够从动画构建的人物中体验盛唐的气象。
不过,观影之前,除了随手翻翻唐诗三百首,捡起学生时代背诵撂下句子,作为观影前该做的功课外,有几处历史背景也是需要了解。
本文的内容和电影中两位主要的主人公李白和高适没有太多关联,主要是时代背景和一些主要配角(或出现在对话台词中的人),算是轻微剧透吧。
(7.17 文中增补了张巡守睢阳的历史背景)
安史之乱的背景
安史之乱的起因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创造了盛世的开元天子唐玄宗,在厌倦了长久的励精图治以后,忽然摇身一变,成了崇尚享乐的天宝皇帝。简而言之,他后半生一手挥霍掉了自己前半辈子攒下的盛世基业和名声。
天宝十四年(755 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唐,渔阳鼙鼓动地而来,终于拉开了唐王朝盛极而衰的序幕。

(出自 B 站上看过的邓小南老师课的课上 PPT)
当时天下分为“九节度一经略”,其中最主要的军事力量集中在帝国的东北和西北。西北以河西节度使为首,为的是防御和唐帝国争雄的吐蕃帝国(下文会讲到)与北方突厥之间的联系,同时控扼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当时长安西面开远门外立有“西去安西九千九百里”的碑文,足见帝国疆域的辽阔;而东北部的军事力量则集中在范阳、卢龙、河东等藩镇,主要是为了抵御东北的契丹和奚族。而这里正是安禄山起兵前的“贼窝”。安禄山本身是杂胡(就是由父母来自于不同的少数民族),他本人非常聪明,通晓多族语言。如果他不造反的话,的确是安定河北地区最合适的人选。
唐玄宗朝著名的两任奸相:那位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志大才疏的杨国忠。李林甫尽管名声不好,却是个能力极强的人,而且御人有术,并非只会溜须拍马。据说李林甫还在相位的时候,安禄山每次见他或与之对话,都战战兢兢诚惶诚恐。待到会面结束,内里的衣襟已经湿透。反观倚仗杨贵妃上位的杨国忠,就是个十足的跳梁小丑了。有人说李林甫若在,安禄山还有所忌惮,不至于那么快造反,似也不无道理。
安禄山起兵初期,官军毫无防备。承平已久的内地早就刀兵入库马放南山,贼兵席卷而来的时候,府库中的兵刃都生了锈,战斗力可想而知。于是乎繁华富庶的京畿地区,为兵燹所毁,太平盛世霎时化为人间炼狱。
然而,“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诗人们的命运起起落落,他们笔下流淌出的诗句却万古流芳。
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
哥舒翰就是电影中高适决定放下身段,投军充当将帅身边掌书记时候的那位白胡子主帅。而封常清、高仙芝是和他同一时期的唐军将领。
三人都是玄宗朝的名将。
和电影中出身渤海高氏的高适不同,高仙芝是高句丽人,父亲名叫高舍鸡,祖上据说是扶余王后裔(徐克《狄仁杰之神都龙王》里杨颖演的那个银睿姬就是扶余国人)。
狄仁杰之神都龙王 (2013)6.52013 / 中国大陆 中国香港 / 动作 悬疑 古装 / 徐克 / 赵又廷 冯绍峰
这位威名著于西北的名将。最出名的战役是领导了阿拉伯帝国的东征军的怛罗斯之战,可惜因为兵力不足败于后者,大唐也失去了对中亚各国的控制,高仙芝也因为这场战役被解除兵权。
封常清是蒲州人,生的其貌不扬。身材短小,斜眼跛足,自幼家境贫寒。三十岁时到安西兵马使高仙芝手下投军,受其赏识一举成名。
安史之乱爆发前四年(707),封常清出任安西节度使,曾大破大勃律(现在中东地区的国家)。安史之乱的时候,封常清仓促之间在洛阳招募了六万非正规军,因战力不足,和高仙芝一起退守潼关。要知道,潼关作为长安最重要的门户,易守难攻,一旦丢失,长安就完全暴露在敌军的铁骑之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老而昏聩的玄宗皇帝听信宦官边令诚的谗言,说他俩人放弃了关中几百里的土地,虐待军士,克扣粮饷,就下令将两位良将在同一天斩首。封常清死时,作《封常清谢死表闻》,以示忠心,其中自称死后也要“回风阵上”,相助唐军。
与此同时,唐玄宗决定启用老将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
中学时期学过的“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应当是大多数人对哥舒翰的印象。电影中也有哥舒翰自己击剑而歌的场景。
哥舒翰曾经经略陇右,功勋卓著。下面引一段王晓明 编绘的《大唐西域历史地图》中,对哥舒翰经略陇右时,进攻石堡城的描述。这也就是电影中,高适跟随哥舒翰派几万人围攻了半年,艰难拿下的石堡城:
“天宝八年六月,哥舒翰调集大军攻打要塞石堡城。石堡城自被吐蕃军占领后,成为其攻击唐河等地的据点。唐军曾多次向该城发起进攻,终因山道险远,易守难攻,而未奏效。这次共统领陇右、河西、朔方等部兵马及突厥阿布思部共 6.3 万人攻打石堡城。吐蕃守军虽仅数百人,但凭险据守,以擂木、滚石牢牢封锁通往城中的唯一山道。唐军进攻数日,伤亡惨重,仍难破城。哥舒翰欲杀一做百,斩攻城先锋官副将高秀岩、张守瑜。高、张两将请求再予三日期限,倘不能破城,再杀不迟。最终以死伤数万人的代价,如期占领石堡城,俘虏吐蕃大将铁刃悉诺罗等400人。战后,唐易城名为神武军,驻兵戍守。”
话说回来,这位老将没有电影中所刻画的那么正面。他嗜好美酒佳人,常年如此早就掏空了身体。安禄山起兵的这一年,他在沐浴的时候突然中风,在家养病。没想到皇帝无人可用,就将这位半身不遂的老头赶鸭子上架,做了一军统率。
将军带病出征不要紧,怕的是皇帝“外行指导内行”,在背后指手画脚。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哥舒翰到任后,也主张封、高二人坚壁清野,防守为上的策略。奈何皇帝在杨国忠的怂恿下, 让哥舒翰主动出关,攻击叛军,收复洛阳。可怜十五万唐军,最后中伏,退回来的时候只剩下数千人,潼关也随后丢失。
晚节不保的哥舒翰,没有像电影中表现的那么英勇,而是向安禄山伏地请降。
顺带说一句,封常清是后来唐宣宗(就是《宫心计》里陈豪演的那个装傻的皇帝)时期,从吐蕃手中光复河西十一州的大英雄张议潮的儿时偶像,其年少时曾手抄《封常清谢死表闻》。年内上映的《敦煌英雄》就是以张议潮为背景。
宫心计 (2009)7.12009 / 中国香港 / 剧情 古装 / 梅小青 / 佘诗曼 杨茜尧
敦煌英雄 (2023)尚未上映2023 / 中国大陆 / 动作 历史 / 曹盾 / 章宇 窦骁
程元振、李辅国、张皇后
程元振——就是电影中持节径入高适军帐的那位程公公——是故事里的一个重要“工具人”。正是他持节前往高适的军营,才引出高适回忆年轻时,在开元盛世下和其他以李白为首的诗人相交、相知的过程。
此公初登场的时候,气场强大。高适问他师从何人,他说自己是高公公(高力士)的徒弟,还说自己手刃李辅国。高力士大家都知道,是玄宗皇帝最为宠幸的宦官,那这个李辅国是何许人也?
李辅国是唐肃宗还是太子时候的东宫旧人,为人聪明机警,很得肃宗皇帝的喜欢,一度将其提拔为元帅府行军司马,让他参与军国大事。唐肃宗本来跟随玄宗一起入蜀的,就是李辅国谏言,分兵前往朔方节度使的治所灵武,才有了后来肃宗灵武即位之事。可以说,唐肃宗在初期对李辅国是十分倚重的。更重要的是,李辅国还和肃宗皇帝宠幸的张皇后结成政治同盟,联手排挤肃宗皇帝仰赖的大臣李泌(就是《长安十二时辰》里四字弟弟演的那个角色),可谓只手遮天。
长安十二时辰 (2019)8.12019 / 中国大陆 / 剧情 悬疑 古装 / 曹盾 / 雷佳音 易烊千玺
但是李辅国很快发现,当时已经是太上皇的唐玄宗和高力士似乎并不怎么买他的账。这也难怪,李辅国虽然是肃宗皇帝身边的红人,但最初也不过是高力士手下的飞龙小儿(养马的)。于是乎,李辅国开始挑拨唐玄宗和唐肃宗的父子关系。
按说这爷俩本身亲子关系就不融洽,肃宗还是太子的时候,就经常受到李林甫的中伤陷害。一个大臣竟然欺侮皇子,这或许听起来闻所未闻,但事实上背后的授意人就是玄宗皇帝。他在宰相和皇子之间搞平衡不要紧,也让父子之情渐趋于无。
前面说过,安史之乱的时候,还是太子的唐肃宗本来是跟随唐玄宗一起入蜀的,后来分道扬镳,除了政治利益以外,很难说这和俩人糟糕的父子关系毫不相干。
后来二圣都回到了长安,碍于情面,玄宗和肃宗维持着表面上的和平。直到李辅国说太上皇仍有权欲,结交外臣,致使唐唐玄宗和唐肃宗父子之间关系恶化。肃宗强迁玄宗于太极宫居住,并被派兵严密监控。
电影故事发生的广德元年(763)前一年(762),唐肃宗病危,李辅国和程元振合谋,杀死了曾经的盟友,后与他争权的张皇后,直接导致病重的唐肃宗惊吓而死。同时,李辅国又和程元振一起拥立后来的唐代宗即位。
代宗皇帝其实心里很厌恶李辅国骄横跋扈,欺侮乃祖的行径。只因为他有拥立之功,即位之初还没有卸磨杀驴。但不久之后,代宗联合程元振,先是削去李辅国的权力,这才杀了李辅国。
据说李辅国是被刺客所杀,头颅割下后扔进了厕所便溺之中,右臂也被斩下,送去了玄宗皇帝的泰陵祭奠明皇。这位刺客没有明确记载,电影中将这个不具名的身份安在了程元振身上,倒也算合理。
《杜阳杂编》中记载,说代宗皇帝(唐肃宗之子)在李辅国死前就梦见他遭刺杀的画面:某夜见高力士领数百铁骑,用戟刺进李辅国的头颅,血流满地。于是乎高力士一行人高歌而去,有t人追上去问,高力士说此“明皇(唐玄宗)之令也”。
唐人轶事汇编9.0周勋初 严杰 武秀成 姚松 / 2015 / 上海古籍出版社
吐蕃、唐代宗
吐蕃这个名字,因为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故事而为人们所知晓。太宗时期,两国交好,吐蕃和大唐约为“甥舅之国”。这个“甥舅”有不同种的解释,一种说法是字面上的外甥和舅舅,一种说法是女婿和丈人。无论如何,在这个关系确立之初,可以看做二者的有尊卑之别。安史之乱后,吐蕃在几位赞普(吐蕃领导人)的统治下兵强马壮,大有与唐帝国争雄之意。
玉帛干戈8.5林冠群 / 2016 / 聯經出版公司
当时大唐西边的三镇节度:河西、陇右、剑南,沿着今天青藏高原边线的甘肃、陕西和四川,形成了对吐蕃的防御网。安史之乱以后,因为三镇的兵马内调勤王,致使对吐蕃的钳制力大大削弱,吐蕃借机侵占了唐王朝大片的土地。
唐代宗(唐玄宗之孙、唐肃宗之子)广德元年(763),也就是电影中高适担任剑南节度使抵御吐蕃的这一年。吐蕃趁着大唐新君即位,率兵攻入大散关,之后尽取陇右(《新唐书》中载:“于是陇右地尽亡”)。
屋漏偏逢连夜雨。吐蕃攻入大震关的时候,当时受唐代宗崇信,专权用事的大宦官程元振选择将军情按下,不让皇帝知道。直到吐蕃军队打到邠州的时候,代宗才十万火急地起复名将郭子仪帅军阻击,可为时已晚。
程元振不但阻绝军情,还屡屡在皇帝身边狐假虎威,比及皇帝下诏号召勤王,诸将畏惧他陷害,都不敢来援。比及同年十月,代宗出逃长安,去往陕州,京师被吐蕃攻陷,抢掠十三日之久。吐蕃甚至在这里扶植宗室,妄图建立傀儡政权。
据说代宗皇帝逃到陕州的时候,见到一只铁铸的牛像,对身边的人说“我十几岁的时候,宫中有一个未卜先知的尼姑,经常抚摸我的脊背说‘天下有灾,遇牛方回’。现在看到牛了,我的祸患也该结束了”。
果不其然,不久之后吐蕃军队退去。程元振也被皇帝削去官爵,放归乡里。
我不确定电影里出于什么原因让程元振作为天子的“钦差”,持节西南,但这段大概率是虚构的。如果有错谬的地方,欢迎指出。
唐代宗出逃的这一年,虽然长安失而复得,但吐蕃在西南的攻势不减。十二月,吐蕃攻陷了西南三州和云山城,到这里才真正交代了故事中的背景。
“(广德元年(763))吐蕃陷松、维、保三州及云山新筑二城,西川节度使高适不能救,于是剑南西山诸州亦入于吐蕃矣 ——《通鉴纪事本末》”紧接着“广德二年九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破吐蕃七万众,拔当狗城。——《资治通鉴》”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9.3(宋) 袁枢 著 李志生 等总主编 / 2019 / 浙江人民出版社
很好的一套书。有原文和白话翻译,注释也特别详细。虽然是大部头,但阅读门槛不高,推荐食用。
就是说,高适走了以后,接任他(剑南节度使)的严武破吐蕃七万人,攻下了当狗城(理县西南),稳定了西南的局势。
电影里程元振对高适说,严武作为援兵来到泸水关破敌,这一番忙碌,功劳都让严武摘了果子,说的就是这回事。当然,电影中对高适做了不少美化,也是一种合理的想象。不过,相比之下,严武的军事才能,应当在高适之上。
严武、杜甫
严武就是电影中要来接替高适剑南节度使之位的那位将军。
这位严将军可谓是集魔鬼和天使于一身。
他是玄宗朝名臣严挺之之子。自小性情乖戾,有暴力倾向。他的母亲是严挺之的正妻,但是他长到八岁的时候,父亲厌倦了年老色衰的结发妻子,娶了侧室小妾。自此以后,严武的母亲终日闷闷不乐,以泪洗面。严武问清缘由后,竟然拿着钝器径入庶母房中将其击杀,血流于枕,场面十分血腥。
早有人报与严挺之,但左右念在严武是严家的骨血,就谎称是小主人和宠妾玩耍,误杀所致。没想到八岁的严武耿直了脖子,说就是我做的,不必替我遮掩。如此一来,严挺之反而回嗔作喜,说这样像是我严挺之的儿子——你就说这一家奇葩吧。
严武生性豪爽,粗通文墨,不求甚解。随着年岁增长,他渐渐显露出了军事才能,曾因军功三任剑南节度使。电影中说他接替高适执掌剑南军政,大破吐蕃七万余众,就是其中一次。
不过严武为人,喜怒无常。杜甫在安史之乱后避乱蜀地,前去投靠,俩人交情匪浅。杜甫“杜工部”的称谓,就因为他入严武的幕府,担任检校工部员外郎而来的。有一次杜甫醉酒以后,不分尊卑地对严武打趣道:“严挺之养了你这么个好儿子啊!”严武竟然怀恨在心,想寻个借口把杜甫和另一位和自己有龃龉的仇人一道杀了,所幸严武的母亲好言相劝,杜甫才保住性命。只是另一位仇人就没这么好运气了,即便他身为梓州刺史,也最终被严武杖杀了。
永泰元年(765)年——也就是电影中唐蕃之战后的两年——严武暴卒。关于他的死,按《太平广记》的说法是厉鬼索命而亡。
太平广记8.9[宋]李昉 等编 / 2020 / 中华书局
据说严武年轻时住在京城,邻家的军使有一个未出阁的姑娘,面容姣好。严武和她私定终身后又私奔隐居。后来事情败露,官府要捉拿他俩人,严武为了自保,就把姑娘灌醉后,用随身携带的琵琶弦勒死了她,并沉尸江中。官兵来搜拿的时候,没有发现军使女儿的踪迹,作罢而归,严武逃过了一劫。
严武四十岁这年,生了重病,恰有一名道士路过府衙,自称是峨眉山来的,要见严武。左右引入,可是道士忽然对着台阶下的空气极力辩论,久后方歇。道士对严武说,他的病好不了了,这是鬼魅作祟,严武不信。道士又描述了冤魂的样貌,说她脖颈之上有乐器的丝线勒过的痕迹,严武这才信。道士做法后,人鬼相见,女子痛斥严武忘恩负义,死期将至,果然,第二天严武暴卒。
严武死后,她的母亲先是十分悲伤,之后又自我宽慰道:严武向来暴戾恣睢,总有一天会生出事端。这样死了,我也不用担心自己会连坐而沦为官婢了。而先前依附于严武的杜甫,结束了他的仕途,人生再次跌入谷底。
顺带说下,电影中的主人公高适也在同年病逝。
张巡守睢阳
张巡守睢阳的事在电影中实际上是一笔带过的。
高适在担任淮南节度使的时候,评价永王李璘起兵之事,说永王要震动天下,赢得声望,要么西进夺回长安,要么解睢阳之围。
请注意,这里说的两个方略,西进长安很好理解。大唐天下的首善之都落入贼寇手中,如果永王的军队光复长安,那么无疑会给自己积攒不少政治资本,这点不用解释太多,观众们都很好理解。
但是睢阳是什么地方?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可以参阅我在豆瓣写的《长安三万里》背景知识补充之“张巡守睢阳”(里面也有视频,不想看文字的可以直接看视频)。
昭陵六骏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电影中出现的马屁,臀部浑圆,四肢精瘦,憨态可掬。观影的时候我就听到身边不时有人窃笑,说盛唐之风,不仅女性以胖为美,连马匹也是。但窃以为,电影中马匹的造型,借用的应该是太宗墓中“昭陵六骏”的样貌。
这里无需赘言,直接上图:

(图片来自西安碑林博物馆)
援引一段维基百科上对昭陵六骏的说明:
● 什伐赤:虎牢之战逐个击破王世充、窦建德时所乘,臀中五箭。“什伐”对音转译为“Shad”,即设,是突厥军事将领的高级官号,此官位于可汗、叶护之下,率领精锐兵马有万人左右。当时突厥汗国中号称“Shad”的领兵将军很多,大多是出身阿史那氏可汗的直系亲属。因此,“什伐赤”是用突厥官号命名的一匹坐骑。李世民赞曰: 瀍涧未静,斧钺申威 朱汗骋足,青旌凯归
● 青骓:平窦建德时所乘,四蹄腾空,身中五箭,其中前体一箭,后体四箭。“青”,并不是古汉语中的蓝色或苍色,而是来源于突厥文Cin或Sin,为“秦”字之音写。隋唐时期中亚人和中国人都笼统地称中亚以西的“海西国”为大秦国,“青”、“秦”同音,泛指来自西方“大秦”的骏马。李世民赞曰: 足轻电影,神发天机 策兹飞练,定我戎衣
● 特勒骠:白里沁黄,平宋金刚时所乘,无箭伤。特勒膘。“特勒”原为“特勤”,是突厥文“Tegin”的汉文译名,是当时突厥汗国的高级官号之一,多由突厥王室子弟担任,但投降突厥的汉人也可封此官号。隋唐时期获得“特勒”的突厥人很多,是一个常见的官衔唐太宗以突厥“特勒”官号命名自己的坐骑,也是赞扬突厥骏马的一种习俗。李世民赞曰: 应策腾空,承声半汉 天险摧敌,乘危济难
● 飒露紫:征洛都王世充时所乘,前胸中箭,丘敦行恭与李世民换骑,并为飒露紫拔箭,浮雕里附一武将,仿丘敦行恭拔箭。“飒露”的突厥语读音还原为“isbara”,汉译“沙钵略”或“始波罗”,乃是“勇健者”之义,常被突厥人用作领袖的荣誉性称号,曾作为突厥可汗的高贵称号多次出现在突厥碑铭中。所以飒露紫的真正含义就是“勇健者”的紫色骏马。李世民赞曰: 紫燕超跃,骨腾神骏 气詟三川,威凌八阵
● 拳毛䯄:黄皮黑嘴,身布连环旋毛。平刘黑闼时所乘,身中九箭。这匹骏马是唐朝代州刺史许洛仁进献给李世民的坐骑,“拳毛”音源于突厥文Khowar,标准译名应源于“权于魔”,是西突厥控制下的一个小国地名,位于今新疆塔什库尔干以西和巴基斯坦最北部之间,故拳毛䯄可能是一匹与“权于魔国”种马杂交的良马。李世民赞曰: 月精按辔,天驷横行 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 白蹄乌:平薛仁杲时所乘,无箭伤。其语意来源于突厥语“bo-ta”,义为幼马或幼骆驼,是“少汗”之意,即这匹黑马是冠以“少汗”荣誉性专名的坐骑,带有赞美的称街和高贵官号的象征意义。李世民赞曰: 倚天长剑,追风骏足 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有兴趣的可以前往西安的碑林博物馆参观。
相关推荐
《唐才子传》《长安客》《通鉴纪事本末》《刺客信条 王朝》《玉帛干戈——唐蕃关系史研究》话剧《李白》
李白 (1991)8.51991 / 中国大陆 / 历史 古装 / 苏民 / 濮存昕 龚丽君
其中有说到李白随永王李璘的那段
最后,祝大家观影愉快,我要准备二刷去啦!
